首頁 > 學與教 > 跨學科課程統整

跨學科課程統整
活在香港 2.0
跨學科課程統整是一種教育方法,旨在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界限,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,促進學生全面理解和應用。這種課程設計以主題或問題為核心,結合多個學科,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探索和解決問題。跨學科統整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、批判性思考和跨領域合作,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應對複雜問題的技巧。
「活在香港」是一個跨學科主題課程,旨在讓學生深入了解香港的社會、文化、歷史和日常生活,培養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責任感。通過探索香港的特色,如交通、美食、房屋和職業,學生將從多角度認識這座城市的獨特之處,並在學習過程中結合語文、社會、科學、藝術等學科,提升綜合能力。
目標
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,而非零散學習。
培養解決問題、批判性思考和創意思維。
增強學科之間的連繫,提升學習的實際應用性。
一年級和二年級:服務
學生將通過學習和互動,認識香港社區中為我們服務的重要人士,如警察、消防員和郵差,了解他們的職責和對社區的貢獻。
學習目標
認識警察、消防員、郵差等職業的角色和責任。
培養對服務行業的尊重和感恩之心。
提升語文表達和社會探究能力。
活動設計
教師介紹警察、消防員和郵差的工作內容,例如警察維持治安、消防員救火和救援、郵差派送郵件。
學生分組扮演警察、消防員或郵差,模擬他們的工作情境。
邀請警察、消防員或郵差分享工作經驗,學生可提問並表達感謝。
三年級:交通
學生將探索香港多樣化的交通工具(如地鐵、巴士、電車、渡輪),並親身體驗乘搭,了解交通對城市生活的影響。
學習目標
認識香港的主要交通工具及其特色。
了解交通系統如何支持香港的日常運作。
培養探究能力和安全乘搭交通工具的意識。
活動設計
教師展示香港交通工具的圖片和影片,介紹地鐵、巴士、電車、渡輪等的歷史和功能。
學生分組討論不同交通工具的優點和局限,例如電車環保但速度較慢。
安排校外活動,讓學生乘搭各種交通工具(如電車和渡輪)。
學生記錄乘搭體驗,包括路線、費用和感受。
教師講解乘搭交通工具的安全守則,如排隊上車和注意車門。
四年級:美食
學生將認識八種香港懷舊小食,並與教師一同製作和模擬擺賣,體驗香港的飲食文化。
學習目標
認識香港懷舊小食的歷史和文化意義。
學習簡單的烹飪技巧並體驗小食製作。
培養團隊合作和創意思維。
活動設計
教師介紹八種懷舊小食。
教師帶領學生分組製作一種小食。
學生記錄製作步驟,並拍攝照片。
學生設計攤位,製作招牌和價目表,並在校內模擬擺賣小食。
五年級:房屋
學生以分組形式研究和匯報香港公共房屋從1950年代至今的發展,了解房屋政策對居民生活的影響。
學習目標
了解香港公共房屋的歷史和演變。
培養研究、分析和匯報的能力。
認識房屋與社會發展的關係。
活動設計
教師介紹香港公共房屋的發展階段,如1950年代的徙置區、1970年代的居屋計劃和現代的公屋。
學生觀看紀錄片或圖片,了解不同時期的房屋設計和居民生活。
學生分組研究不同年代的公共房屋,收集資料並製作報告。
每組聚焦一個方面,如建築設計、生活設施或政策背景。
安排參觀附近的公屋或房屋博物館(如美荷樓生活館),學生記錄觀察所得。
學生以簡報形式展示研究成果。
教師帶領討論,比較過去與現在的房屋條件。
六年級:職業
學生通過訪問不同職業人士,了解他們的入行經歷、工作內容以及職業的喜悅與挑戰,培養對職業多元性的認識。
學習目標
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和入行途徑。
培養溝通、探究和反思能力。
認識職業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。
活動設計
教師介紹香港常見職業,並討論它們的社會貢獻。
學生分組選擇感興趣的職業進行探究。
學生聯繫並訪問職業人士,準備問題清單,了解入行經歷和工作日常。
若無法實地訪問,可通過邀請嘉賓到校分享。
學生整理訪問內容,製作職業介紹簡報,分享被訪者的故事和啟發。
教師帶領討論,探討職業選擇與個人興趣的關係。
總結
「活在香港」主題課程通過服務、交通、美食、房屋和職業等子主題,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香港的獨特文化和社會發展。結合跨學科統整的理念,課程不僅促進學生的知識整合,還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、團隊合作和公民意識。通過實踐活動和反思,學生將更深入理解香港,並為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奠定基礎。
「活在香港」主題課程通過服務、交通、美食、房屋和職業等子主題,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香港的獨特文化和社會發展。結合跨學科統整的理念,課程不僅促進學生的知識整合,還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、團隊合作和公民意識。通過實踐活動和反思,學生將更深入理解香港,並為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奠定基礎。

學與教